2017 國際泰學會議紀實
林育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Katherine Bowie 的主題演講
第13屆的國際泰學會議(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ai Studies)在2017年7月15日到18日於泰國清邁的清邁國際會展中心(Chiang Mai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and Convention Center)舉行。遵循著海外與泰國國內交替舉辦之原則,繼3年前在澳洲雪梨大學舉辦後,今年再次回到泰國清邁,由21年前第6屆也曾主辦過的清邁大學(Chiang Mai University)再次負責。
本次會議主題為「"Globalized Thailand?" Connectivity, Conflict, and Conundrums」, 開幕時Chayan Vaddhanaphuti博士介紹了詳細的子題發表者人數如下表,其中以邊境及特別經濟區研究、文化遺產與手工藝、民主與政治危機等相關子題發表者最眾。而全體一共有174個場次及598位發表者,再加上其他參與者,規模也不小。
這是我繼3年前在雪梨參加以來,第二次參加國際泰學會議,以下我將就自己經驗作一些分享。

主題演講與發表
在這四天會議中,共有三位Keynote Speaker,其中兩位為人類學家:一位是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Katherine Bowie教授,另一位是Harvard University的Michael Herzfeld教授。至於另一位則是University of Leeds的政治學家Duncan McCargo教授。三位都是泰國研究中非常知名的研究者,但因為大會時間安排及掌握關係,我只能較完整地聽Bowie教授發表,至於其他兩位則僅聽了開頭。
Bowie教授的發表與我自己的研究方向較相關,另外她長期於泰國北部的田野及相關研究工作,也與此次會議的主辦地清邁連結性最強。她發表的主題「Khruba Srivichai: From Sacred Biography to National Historiography」,以泰北知名佛僧Khruba Srivichai在歷史上為泰國中央政府兩次遭禁事件及時間點出發,以許多相關證據佐證,再次指出KhrubaSrivichai與中央間的摩擦不只是宗教上爭議,而是涉及歷史上許多更大尺度的政治經濟變遷,尤其是泰國國族建構的影響。
Bowie教授的成就不僅止於她的田野工 作及研究方面,也影響了許多後輩研究者。在當晚研討會官方Facebook上,也發佈了她在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學生,現為泰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人類學系教師亦是知名政治評論家的Yukti Mukdawijitra博士所寫,關於Bowie教授的泰國研究方法回顧及介紹(註1)。
Herzfeld教授的演講我並沒有完整聆聽,他仍從過去希臘研究的經驗到與泰國的接觸談起,然後帶入他近來一直提出的比較觀點與「隱藏式殖民主義(Crypto-Colonialism)」概念。McCargo教授有趣的從他初到泰國的經驗切入,講他當時遇到民眾對泰國「政變」的淡然,以及21年前在清邁舉辦的泰學會議政治學家們對於泰國政治的樂觀,然後再到今日的對比。
各場次中,自己參與最多的是關於宗教議題的發表,其中有幾個子題較為集中:一個是關於泰北克里斯瑪僧Khruba相關討論,另一則是廣泛關於靈媒的議題。與Bowie教授的主題演講相關,再加上近來Paul Cohen所主編Charismatic Monksof Lanna Buddhism的書籍出版,三年前的會議已有好幾篇發表,這次研討會更是豐富。多數研究為人類學取徑,探討當代泰北各種Khruba實際運作:有些聚焦於各別Khruba歷史及活動,有些則系統性探討Khruba與曼谷都會、泰北各族裔間形成的整體性回饋關係,亦有探討當代Khruba如何透過系譜書寫、社交媒體運用、跨國消費等新型式等研究,十分多元。或許這也和主辦場地在清邁有關,因而焦點多集中於此。聽完這些研究,讓我想到過去泰國東北亦有關於Achan Man等頭陀僧系列形成及當代運用的研究,和泰北諸多例子有相似及相異之處,期待未來能出現更進一步的跨地域比較。
關於spirit的討論則感覺不若Khruba討論在地區及議題上的聚焦,有不少發表者嘗試建立新概念或較全面性的分類,也有不少是集中在各別田野地不同議題上之探討。這邊紀錄幾個覺得比較有趣的點:一個是泰國法政大學歷史學系講師Pipad Krajaejun提到近年在泰國出現的許多新興spirit,甚至把日本動漫哆啦A夢都加以運用,而出現如技安靈媒、哆啦A夢佛牌等;該學者認為這在泰國宗教實踐邏輯上其實一點也不奇怪,過去許多spirit其實亦來自泰國的文學藝術作品(較有名的如俗稱「養小鬼」的「古曼童」,即來自泰國著名民俗文學的Khun Chang Khun Phaen),因此當代的動漫人物成為spirit亦屬合理。另外一個較具挑戰性的假說,是由知名的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文化史研究學者Peter Jackson教授所提出的,認為近年來在泰國或大陸東南亞看到的跨性別靈媒蓬勃,其實是現代性產物;他認為過去歷史文獻中其實很少看到相關記載;這個論點十分有趣且具挑戰性,但或許還需要更多細緻的證據說明。
政治與抵抗
這次研討會氣氛,也與2014年政變後泰國軍政府治理下的政治情境相關。在某次中場休息時,突然看到人群集中似乎準備要宣佈事情就湊過去看。看到好幾位泰籍與外籍學者站成一排,然後有兩三位開始輪流講話。因為沒有使用麥克風,再加上正好是休息時間很多人都在聊天講話,其實聽不到講話內容。但身旁的人說跟政治有關,其實也大概能猜到內容。當天晚上在Facebook也旋即流傳 相關訊息,果不其然,是由176位泰國國內外學者連署要求政府歸還資訊和知識自由等的呼籲(註2)。而不使用麥克風,朋友認為這是以快閃行動(flash mob)的型式,避免成為正式集會而觸犯當今政治情境下的規定。
在這次研討會中,有一場次其中的發表者泰國農業大學(Kasetsart University)建築學系助理教授Saran Samantarat未能出席,而請其他人代為發表。究其原因,是他在今年4月23日於Facebook上分享了一則因政治而流亡海外的歷史學者Somsak Jeamteerasakul發表,關於紀念1932年泰國不流血革命轉為君主立憲政體的革命紀念牌消失事件的內容,因而在4月29日被抓,並於5月3日被判刑,故無法參加此次研討會的發表。
相關事件也未隨研討會的結束而落幕,在撰寫此稿的前幾天(2017年8月15日),泰國清邁的33軍發佈傳喚包括會議主辦人Chayan Vaddhanaphuti博士在內等5人(其餘為Pakawadee Veerapatpong、Chaipong Samnieng、Nontawat Machai、與Thiramon Bua-ngam),於23日與軍方見面,原因為指控他們違反泰國國家和平秩序委員會頒布的禁止五人以上的政治性集會之規定。Chayan博士等說明此次研討會為學術性質,並非政治集會活動,但後續將如何發展目前也無法得知。

呼籲軍政府歸還 資訊和學術自由的快閃活動
全球與地方
另外值得一記的是關於語言與地方的議題。眾所週知,國際研討會多以英語為交流溝通的主要語言,但在此類以單一國家的區域研究為主題的研討會中,有時候會有些不同狀況。我自己和泰國友人也聊到此議題,他也提到在泰國有些學者其實不喜歡參加這種「國際」會議,尤其是當主題是討論泰國,但卻是用不熟悉的英語在討論,因而排斥參加相關活動。
在這次研討會中,其實有幾個場次是以泰語發表的,尤其是和泰北蘭那(Lanna)相關的場次。我也參加了幾場自己有興趣的泰語發表場次,發現聽眾的確以東方臉孔為主,僅有少數西方學者參與(是有看到前述的Bowie教授在場)。甚至有時主持人會以泰北方言作介紹,這個我想能理解的聽眾就更少了。另外也有參加過一個場次,發表者是以泰語發表,但歡迎提問者以英語提問,然後由主持人(我想也是組織該場次的人)作發表者與提問者間的翻譯。可見幾種不同的發表型式。
相對於地方性展現,這次研討會也有許多關於非集中在泰國國家疆界本身的比較與移動的研究。像是有好幾位學者討論關於居住在印度阿薩姆邦(Assam State)的泰語民族Tai Ahom與泰國泰語民族的比較;另外近年來在清邁甚至是全泰國都被顯著討論的中國觀光客議題亦有相關發表;此外還有關於柬埔寨的占星術研究,相較於過去研究 多認為泰國宗教實踐中採借了許多柬埔寨宗教元素,但這個研究反而看到了泰國的占星術等在柬埔寨的被採用與再創造。這些研究都讓我們看到了許多地方與全球流動的交織性。
*註解:
1. ยุกติมุกดาวิจิตร:ProfessorKatherineBowieandherwayofdoingThaistudies(15July2017)
https://blogazine.pub/blogs/yukti-mukdawijitra/post/6028
2. 可以參考 Bangkok Post 的報導:Academics demand freedom from government (17 July 2017)
http://www.bangkokpost.com/archive/academics-demand-freedom-from-government/1288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