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盡情揮灑 創意人生—憶傳坤

陳潔明 | 台北科技大學通識中心 兼任副教授




傳坤在四月底因意外過世,讓我突然失去人生伴侶,他走得太瀟灑,留下了太多的遺憾與思念,為了紀念傳坤,謹以此短文寫下他一生的精彩,相信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傳坤他是韓國僑生,讀大學時才到台灣。自小聰明用功,中學時每天清晨就起床背英文單字,高中全校第一名畢業,並以僑生身分考進了台大醫學系。但他不喜歡醫科,選擇了重新聯考,考進了台大考古系,開啟了一生在考古的志業。 他修習李亦園老師的宗教人類學,李老師告訴傳坤,他是第一位上他課能拿90分以上成績的學生。


台大畢業後,去了美國攻讀學位。最初進的是耶魯大學,後來隨著老師轉到華盛頓州立大學。他在美國一共待了十九年,有過很多挫折和辛苦,但都堅強努力地撐過去。寒暑假去拉斯維加斯打工,一天打兩份工,就為了籌措學費和生活費。 這些打工經驗也讓他學到很地道的美語。他還曾在咖啡店烤過咖啡豆,開過卡車, 所以他的手臂很粗壯。他說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放棄過學術研究,利用時間看書,撰寫論文,絕不氣餒,絕不被擊倒。


1993年傳坤結束在美國的一切,進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工作。當時科博館剛成立,從沒想到會到博物館工作的傳坤,進去以後卻發現這項工作有趣極了,需要結合研究與社會教育。


由於傳坤對美術和設計有興趣,在博物館經常要策劃展覽,這些工作,讓他有更多的發揮空間。日前在他留下的書裡, 發現他大學時的手抄筆記,課名全部被設計成一個個印章式的圖案,手繪在封面上。筆記本裡有他用原子筆手寫的課程內容,寫得整整齊齊,還畫上了民族服飾、 女士髮型、陶壺等手繪圖稿,可以看出他的美術天分,以及細心的個性。他還曾經不只一次笑說,很後悔沒有從事女性服裝設計工作,可見他對設計工作的興趣濃厚。


我們去參觀國內外的博物館時,他一定會蒐集他們的簡介、宣傳品、拍照,並且研究展覽的空間設計、展場規劃。除了看展覽的內容之外,他一定會評論展覽的設計如何。策展工作就是因為有很多的美術設計面向,比純理論研究有趣多了,讓他非常喜愛。


為了使科博館的參觀人數增加,他策畫了非常多大型的特展。細數起來有: 1995年與上海博物館合辦「青銅器特展」;1997年與上海博物館合辦「良渚文化特展」;1999年與敦煌研究院合辦「沙漠明珠-敦煌石窟展」;2000年與西安兵馬俑博物館合辦「秦兵馬俑特展」;2001 年「發現南島特展」;2002年與美國德州大學理工博物館合辦「藍天紅土的子民-北美洲西南原住民特展」;2003年「失落的史前惠來人重現科博館特展」以及「裝扮旱溪媽祖的家特展」;2004年「蝶舞、 楓紅、話苗年特展」、「貴州苗家吊腳木樓展」和「古早台中人的故事特展」; 2006年「秦代新出土文物大展」:2008「古早台中的故事特展II」、「穿在身上的史詩——苗族服飾展」;2009「鹿城戀曲特展」。


其中,1999年「沙漠明珠-敦煌石窟展」最值得紀念;我們正是因為辦這個特展而認識;當時我在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擔任主任秘書。科博館為了挑選展品和談合作案而組了團去敦煌,我也參加了。 路上,傳坤十分幽默而且健談,和初見時的嚴肅印象完全不同,每次坐車吃飯總有時間要打發,就天南地北什麼都有得聊。 當時雖然兩單位間的合作並未談成,卻促成了我們的交往;應是有緣千里來相會吧 !


兩次的秦兵馬俑的特展更是特別不過;第一次是2000年的特展,先在台北展,然後移師台中,兩地合計參觀人數破百萬。第二次特展在2006年,最是他的得意之作。因為這次展覽的文物是兵馬俑2 號坑的新出土文物,有28件是國家一級文物,傳坤想盡辦法借了到臺灣。其中包含彩色的綠面跪射俑、彩繪跑射俑、青銅仙鶴等珍貴的文物,非常難得,而且首站在台中展出。辦展時,他都會花心思找「賣點」,不僅是展出文物的亮點,還包含導覽時的賣點,像把一塊秦代有花紋的地磚與當代某精品名牌包的經典圖案聯結,加深觀眾的印象和解說的趣味性。


辦這些特展,傳坤強調要用人類學的手法規劃展示,而不用一般美術館的陳列,不是讓文物孤伶伶的放在玻璃櫃中, 要有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的氛圍。也要加入考古的脈絡,像「微笑彩俑-漢景帝的地下王國」特展,就把這個博物館屬於遺址博物館特色表現在展場。


傳坤還為科博館買到了兩件絕佳的收藏品;一件是從法國買進的木乃伊,他說每個博物館都想辦法要有一具真木乃伊, 科博館終於也有了。另一件就是貴州苗家的吊腳木樓,傳坤說這個吊腳樓很完整、 很漂亮,是個極好的收藏。十數年間,陸陸續續為科博館的永久展示廳「人類的故事」、「中國農業廳」、「大洋洲常設展廳考古及體質人類學」單元作了更新規劃。


傳坤在台中挖掘惠來遺址,發現一具史前小男孩骨骸,在館裡先後辦了「失落的史前惠來人重現科博館特展」以及「古早台中人的故事特展」。特別請國寶級的雕塑藝術家林健成,為這具由市民命名為 「小來」的小男孩復原長相,這也是傳坤的構想,讓這個展覽有亮點。就像埃及艷后有人為她復原長相一樣,史前的小來究竟長得什麼樣子,如果能復原出相貌,大家便會非常感興趣。


傳坤為了向小朋友介紹考古工作以及史前文化,還特別以這個小來編寫了一本兒童讀物「小來的家鄉」,獲得了第一屆國家出版獎佳作獎。為了讓小朋友了解考古工作的內容,他在科博館策劃舉辦過「考古小尖兵」活動,後來在台北的台灣博物館也辦過,以遊戲的方式讓小朋友親近考古學,受到家長和小朋友的高度歡迎。不難看出傳坤對博物館的社會教育的用心,因此在民國九十年曾獲得教育部頒發的推展社教有功個人獎。


傳坤策展的興趣不只限於考古發現或古代文物,他曾經構思一些不同領域的展覽。早些年聽他說:想策劃一個「重機展」,展出重型機車的文物和歷史。除了車子本身之外,還連結重機械的文化,加入有趣的展覽元素,不過後來並沒做成。 後來他找到另外一個有趣的想法,開始構想牛仔褲展,買了好些書在看。這些屬於大眾生活中的主題,認為能夠比較融入民眾生活。


最近這些年,他一直在著手策劃的兩個展覽,一個是「塗鴉展」,塗鴉是美國街頭的文化,地鐵、房屋外牆常常可以看見文字的或圖案的塗鴉,這是伴隨美國 60年代反社會及反戰思潮,青少年間流行的活動,包括塗鴉、嘻皮、饒舌、街舞等街頭活動,主要表現「叛逆」的精神。 傳坤覺得塗鴉作為一種次文化現象,值得做成一次展覽,我看他已經收集了不少書,也著手規劃了策展大綱,但是還來不及實現。另外一個構思中的展覽就是「山海經」。山海經是中國一部古老的書,記載了豐富的山水、風土、動物以及神話, 像從小常聽的夸父追日、女媧補天、后羿射九日、黃帝大戰蚩尤等神話都出自山海經。傳坤認為這些豐富的內容可以做成有趣的展覽,甚至做成電腦遊戲都非常有意思。這些都是他腦海裡一直在構思的展覽,雖然他沒有來得及完成,但是我把他的構想寫下來,或許有一天有人會把它們實現 !


傳坤也在各大學裡兼課,他教過政治大學民族學系、中興大學歷史系、東海大學歷史系、慈濟大學人類學發展研究所、暨南國際大學、私立中原大學文化資產研究所和建築系、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開過的課有考古學導論、台灣考古學、中國考古學、生物人類學、現代人與洞穴藝術之起源、民族考古學、考古學理論與方法、博物館人類學、 博物館與考古學、博物館與文化產業、博物館文化資產與文化創意產業、博物館與物質文化、生態博物館等。他覺得他的考古和博物館實務經驗可以給學生不同的視野,因此始終保持教學的兼職。此外,除去為科博館編的展覽圖錄和學術研究案的報告以外,他完成了三本著作,分別是 《台灣史前文化三論》 (1996 )、《台灣的史前文化》 (2004 )、《中國遠古開顱術》 (2007 )。


如果說傳坤的生活以工作為全部重心,並不為過。平時沒什麼休閒嗜好,最多就是吃吃小館、看看電影,最常做的還是逛書店買書。因為他自己也是一個不斷追求突破的人,像他在大學兼課教書,總喜歡開新課,開別人沒有教過的課。他喜歡看書、買書,每本書都會蓋上藏書章。他的閱讀範圍很廣,除了考古學、民族學、古文明的書以外,還有很多藝術、民俗、文物、建築、古建築、設計類的書。 朋友看到他的藏書,總會問一句,你到底是學哪行的?他非常推崇董陽孜的書法, 有一個南藝大送的黑色書包上面有董陽孜的字,他非常喜歡背。他也喜歡建築藝術,家裡收藏了設多建築師的書,碧湖公園一度曾放了個竹編屋,他一眼看出設計靈感取自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 (Renzo Piano)設計的棲包屋文化中心 (Tjibaou Culture Center)。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陳潔明提供</span></p>

陳潔明提供

生活上,傳坤非常節儉,喜歡保持美式考古學家的風格,穿著牛仔褲和簡單的T恤或襯衫,不管上班或到政府機關開會,都是這種打扮,成為他的特色。他說他第一天去科博館報到時,穿著牛仔褲、牛仔上衣,留著及肩長頭髮,漢寶德館長看到他,著實嚇了一跳。有次在電梯裡遇見漢館長,漢館長看著他的牛仔褲, 他馬上說這牛仔褲是有燙出中線的,表示雖然穿牛仔褲,但也很講究的。他從美國回來時,還帶了兩雙德州的牛仔靴,又硬又尖又重,只是從來沒有機會穿。他一年到頭就是二、三條牛仔褲替換著穿,破了再買。不過他卻收集了非常多的T恤,大概可以連續穿上三個月而不重複。他說考古學家的工作常上田野,這種穿著比較合適。可是有時為了科博館要接待貴賓就必須穿西裝制服。他說每次穿上科博館制服,館內的許多女同事就會偷笑,因為頓時失去了本色,讓他一臉無奈。平日大家都稱他為何老大,這時老大的威風也不在了 !


事實上,他並沒喜歡當老大的那種江湖個性,大部分時間他不多話,也不愛出風頭,初識的人會認為他很嚴肅或者很兇,多接觸後就會覺得他有溫暖隨和的一面,愛說點冷笑話,擺個逗趣的照相姿勢,而且願意幫助別人。在專業和公務上,他會堅持嚴謹和認真的態度。科博館同事在傳坤的紀念專頁上說他是最有肩膀的主管,讓我想起他打年終考績的事。由於全館必須有一定百分比的人考績為丙, 一般主管避之唯恐不及,他有幾年率先打出了丙,他認為公務人員拿納稅人的薪水,要忠勤於事,不要怕得罪人,這大概就是同事們感受到他有肩膀和承擔力的地方吧 !


人生無常,時至無期。他這樣突然離世,讓我最心疼的就是他辛苦了一輩子, 還沒有輕鬆和享受一下,就結束了人生旅程。雖然如此,以他熱愛工作的個性,相信他已經在那些辛勤歲月中,享受了工作帶給他的成就與快樂 !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陳潔明提供</span></p>

陳潔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