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殖民情境下的族群建構、考古學與當代原住民

從菲律賓伊富高考古學詮釋爭議談起

徐苡庭 |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考古所碩士班




菲律賓當代社會習慣的低地(lowlands)、 高地人(highlands)的區別,即非原住民和原住民的族群差異,其初始主要來自於殖民政府的治理策略所造成人群分化,進而影響到在菲律賓國族主義開始萌芽抵抗西班牙、向美國爭取獨立時,在政治論述上刻意排除高地人,顯示由他者建立的殖民知識架構中的族群差別與圖像,已經逐漸深化成族群內部的自我認同和成為認識不同族群的限制,例如當代低地菲律賓人仍認為高地人為原住民是一個不證自明事實,而且高地人是野蠻、落後的。在這族群建構的過程中,於殖民時代下產生的考古學/人類學理論一人群移民潮理論(waves of migration theory) 更成為支持國族主義論述產生的重要推手(e.g. Beyer 1947,轉引自 Acabado 2014), 幫助國族主義者劃出一個所謂「菲律賓人」的想像邊界,一邊則加深了低地人與高地人之間的對立與帶有偏見的差異看法。


殖民主義下的族群政策除了影響到菲律賓原住民與非原住民認同的邊界,在這樣情境下產生考古學理論和研究到了當代仍影響至深。 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伊富高梯田 (Ifugao rice terrace),其廣被接納的長歷史說法深受人群移民潮理論的影響(e.g. Beyer 1955), 雖然近期有其他人類學者提出短歷史的說法 (e.g. Acabado 2010),但整個問題討論框架仍受到具有殖民特質的考古學思維的影響。


筆者參與2014年由 Acabado 主持的伊富高考古發掘計畫(Ifugao Archaeological Project) 的田野經驗和2015年短期田野訪問的觀察來做更進一步的檢視,便站在殖民主義長歷史說法對立面、看似成為去殖民(decolonize) 論述的短歷史,卻無法貼近人群或是激起在地社群的回響,研究的過程中在地社群並非居於核心而是從旁協助的角色,筆者認為其研究意識仍帶著隱而未現的殖民特質,但是若能嘗試用原住民考古學(Indigenous archaeologies) 的批判性視角來反省伊富高的案例,或許能有一條新的出路。原住民考古學重要的中心目標之一就是實踐去殖民的方法論(decolonizing methodologies),其研究不只是把原住民納進研究團隊中,或僅只是在原住民的土地上進行而已,重要的是解構、去中心考古學習慣的西方思維方式,而是要了解原住民如何看待過去歷史與時間,並把原住民帶回到考古學研究的思考核心(Atalay 2006:294)。筆者以為唯有當考古學家願意放下考古學作為一種權威學科的姿態,把地方擺在問題研究的核心,才有辦法擺脫殖民主義、國族主義長期以來在政策上、 學術知識上對於特定少數族群的壓迫,才有辦法實踐去殖民的考古學。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伊富高梯田 </span></p>

伊富高梯田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2014 年社區田野發表會 (照片來源:Ifugao Archaeological Project) </span></p>

2014 年社區田野發表會 (照片來源:Ifugao Archaeological Project)

參考資料:


Acabado, Stephen

2009 "A Bayesian Approach to Dating Agricultural Terraces: A Case from the Philippines." Antiquity 83:801-814.

2010 The archaeology of the Ifugao agricultural terraces: Antiquity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Hawaii.


Atalay, Sonya

2006 "Indigenous Archaeology as Decolonizing Practice". The American Indian Quarterly 30(384): 280-310.


Beyer, Henry O.

1947 "Outline Review of Philippine Archaeology by Islands and Provinces". Philippine Journal of Science 77:205-374.

1955 "The Origins and History of the Philippine Rice Terraces".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 Pacific Science Congress, 1953.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the Philippines, Quezon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