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Mo 於伊富高梯田保育運動中所實踐之策略及其扮演的角色
李孟儒Sra Manpo Ciwidian |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

SITMo 組織介紹本團隊與在地有機農民進行對談
「拯救伊富高梯田運動組織」(Save Ifugao Terraces Movement, SITMo) 是菲律賓伊富高省一個致力於保護、保存伊富高水稻梯田以及伊富高農業生態系統的非政府組織,該組織於2000 年成立,其關注之議題包括:原住民權利、善治、社區組織工作以及文化保存。SITMo認為, 伊富高水稻梯田不僅只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她更蘊含伊富高人的社會關係,並且乘載伊富高人的歷史記憶與民族知識。最重要的是,環繞著稻作梯田的種種文化實踐更是維繫 伊富高人自我認同的重要核心。 然而,在現代化及全球化浪潮的影響下,伊富高人的生活型態產生相當大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伊富高人離鄉背井至到外地接受教育、尋求工作機會,造成社區的人口外流嚴重、農業勞動人口不足,此情形不僅影響著年輕一輩的伊富高人對於土地的認同(陳巧筠,2015),更使伊富高人民族知識面臨難以傳承的困境。即便政府有意藉由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水稻梯田來發展觀光產業,但在維持傳統地景與追求現代生活的拉扯,以及種種由上而下的限制中, 卻讓伊富高人無所適從。
為了傳承伊富高人的民族知識,SITMo全力推動伊富高稻作梯田的保育工作,著手記錄有關稻作梯田的生態知識及蘊含在這套知識背後的社會關係,同時鼓勵族人持續進行水稻梯田耕作。不過這樣的努力仍是不夠的,無法阻擋民族知識的不斷流逝。SITMo體認到必須找到一種嶄新的發展模式,一個能夠使社區族人參與其中的發展模式。於是,SITMo開始推動以社區為基礎的生態旅遊,邀請社區族人在農閒期間擔任生態導覽員。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SITMo除了與積極與國內外組織合作之外,也嘗試與國際社會連結,創造跨境合作的機會。例如SITMo不僅長期與菲律賓國家博物館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也時常與國際機構與組織合作,例如關島大學、日本櫻美林大學(J. F. Oberlin University)、美國維拉諾瓦大學(Villanova University)、日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聯盟(National Federation of UNESCO Associations in JAPAN, NFUAJ)等組織。近幾年來,SITMo更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合作, 進行水稻梯田研究以及考古發掘。另外也在由菲律賓開放大學(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Open University)、伊富高省立大學(Ifugao State University)及日本金澤大學(Kanazawa University)所共同推動的「伊富高里山倡議專門人才培訓計畫」(Ifugao Satoyama Meister Training Program)中,成為該計畫對話的夥伴, 使得里山倡議之精神能夠與伊富高稻作梯田之經驗相互對話與學習。
SITMO 將所連結到的國內外資源抑注於社區發展之中,培力社區族人以從事生態旅遊產業。其中,相當重要的成果即是在 Kiangan(基昂岸)地區 Nagacadan(納葛卡丹)社區有設立相當著名的露天博物館(Open Air Museum)。
該博物館的設立便是受到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網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底下的 GIAHS(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計畫的支持而成立的。SITMo與該計畫合作,培力社區居民成為博物館的導覽員,並且獲得生活所需之收益。現今SITMO 也結合梯田耕種的時序而發展出「梯田生態旅遊(rice cycle tourism)」, 並且協助數個社區成立在地組織,例如在 Nagacadan(納葛卡丹)、Hungduan 地區等地區,落實以社區為基礎的生態旅遊產業。
在這一場拯救伊富高梯田的運動中, SITMO 可謂是扮演著連結過去與未來的角色。 SITMo一方面努力於在地知識的傳承與實踐, 而另一方面透過與國際社會不斷的互動與合作來思索地方的發展模式。筆者竊以為,SITMo 的經驗顯示出地方與全球之間不再是過去人們所談論的二元對立關係,而是一種不斷辯證的互動關係。不僅如此,他們的經驗也顯示出在當代社會裡頭國際連結的重要性。

SITMo 組織執行長介紹我們跟伊富高省原民會分部官員針 對原住民族權利題進行討論

SITMo 組織執行長介紹其組織之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