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交換教授一月記

謝世忠|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俄羅斯聖彼得堡夏宮 / 謝世忠攝(2014 年 10 月 4 日)</span></p>

俄羅斯聖彼得堡夏宮 / 謝世忠攝(2014 年 10 月 4 日)

前言


本人2010年和2013年曾分別至德國漢堡大學與海德堡大學交換教授,初步認識了歐陸人類學乃至較廣泛社會科學的發展情形,在一定程度上, 提供了我國相關學術的參考訊息。尤其海德堡之行,更成功地於翌年邀來一位學者到臺大交換。不過,歐洲總是有較多學者造訪,因此,本人的經驗分享,或許仍不易突顯主體貢獻,於是,更少人接觸之地區的學術景況,就成為下一努力目標。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是歐亞大陸的名校,革命家列寧和現任總統普丁都畢業於此,她與臺大亦訂有交換教授合約,本人與該校連絡妥當之後,完成計畫書提出申請,幸獲校長同意,並於2014年9月 17日出發,19日抵達聖堡, 10月14日離開俄國,17日返抵國門。交換教授全程堪稱順利,收穫良多,希望對未來臺灣與俄國學術合作關係能產生些許貢獻。




行程


從臺北出發,先在倫敦二夜,9月20日再轉往聖彼得堡, 10月14日離開俄國飛倫敦,二日後返國。如此,一共在聖堡待25夜。此次就全在該城市, 一面此地為歐亞近現代史重要地點,有許多非常值得參訪的古蹟遺留,另一方面,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的交往方式,不若西方世界的熟悉,多花了一些時間。不過,縱使如此, 單是歷史文化的浸染與深度體驗,就值回票價, 更何況也有不少機會和當地學者及一般人交談認識,收穫可觀。


校方安排住處為位於 Pribaltiyskaya 的Park Inn by Radissen,是4星級旅館,相當不錯。不過,就是距離市中心和學校遠了些。旅館備有交通車,我就每天早上搭乘出發,傍晚再坐回,也很方便。在市中心下車,步行至學校約需25分鐘,由於秋日天氣乾爽,感覺不錯。此處亞洲人少, 臺灣人更是從未遇過。出發前曾詢問過聖堡臺灣同學或同鄉會,以及臺大同學會等之資訊, 皆答曰查無紀錄。有曾留學聖堡大學後轉至英國劍橋的國內學者表示聖堡情況極差,少有優點,但我的經驗似乎還好, 所稱的負面印象,或許是當地物價高,又缺乏亞洲商店和餐廳有關吧。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東方學系與 Professor Victor Bocharov


聖堡大學沒有人類學系, 但,在東方學系裡則有幾位亞洲研究專家和人類學家。本人對於俄羅斯自蘇聯轉型而來之後,其社會主義民族學的傳統,又當如何調適演變,深感興趣。畢竟, 蘇俄民族學曾領航共產世界的民族關係理論超過半世紀,在人類學術史上,留有一定的影響力。 更何況,列寧畢業於此,聖堡該校具有蘇境極其複雜之民族世界學術的代表象徵意義。


本人知道聖彼得堡國立大學資深人類學者 Prof. Victor Bocharov 曾研究過千島群島愛努族之口傳歷史,而筆者自2007年開發出北海道愛努族研究以來,一直無緣見識千島地區之該族文化的北相風貌,亟思有機會拜訪主要由俄國學者進行研究的相關機構。終於此次的造訪機會,使本人得以認識 Prof. Bocharov,並於相互交換研究心得場合中,獲益良多。除了愛努課題之外,Prof. Bocharov 更多次主動談及蘇聯民族學在當今與西方密切互動之後的人類學景況。他本身為法律人類學者, 出版幾本俄文專書,是一自民族管理與自治制度轉至分析法律文化的研究者。至於其他東方學系亞洲或中國研究專家,主要係屬經濟學和政治學領域,對於文化比較議題,較少涉獵。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行政大樓/謝世忠攝(2014年10月11日)</span></p>

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行政大樓/謝世忠攝(2014年10月11日)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到 Prof. Bocharov 教授賢伉儷家作客 / 聖彼得堡(2014 年 10 月 11 日)</span></p>

到 Prof. Bocharov 教授賢伉儷家作客 / 聖彼得堡(2014 年 10 月 11 日)

聖彼得大帝人類學與民族學博物館及Ms. Nadezda Maykova and Dr. Andrey Sokolov


聖彼得堡有一「聖彼得大帝人類學與民族學博物館」 (Peter the Great Museum of Anthropology and Ethnography 一般稱 the Kunstkamera,已有 297年的歷史,是聖彼得堡市最古老的博物館。當初由沙皇彼得興建,據稱是為改變一般人對出生畸形者的歧視。他下令收集許多諸如連體嬰或肢體殘缺之身體的標本,存於福馬林內保存,也包括部分動物的不正常軀體。許多參觀者看到標本都感驚駭。現在那些放置瓶罐內的身體部分仍在展出,但禁止拍照。


博物館其他展示則為正常的民族學物質文化主題,從俄國各地到世界諸多角落均有陳列。目前的展示方式多以造型人物像加上傳統裝扮型態為主,使參觀者得以感受過去時光中的人物樣態。經由 Prof. Bocharov 介紹,認識了博物館典藏研究組主任 Ms. Nadezda Maykova 與 Dr. Andrey Sokolov,連續兩天他們都熱忱招待,帶入庫房參觀, 也在研究室討論交換意見。Dr. Sokolov 也研究日本,日語非常流利,但完全不通英語。這就是共產時代的特徵,國家規定你專研一種語文,就須配合, 而那就是未來的專業或職業的範圍。Dr. Sokolov 雖只到過日本二趟,但,由於是幾十年被要求學習的專長,所以,日語文使用起來極為自然。庫房內的千島群島和庫頁島愛努文物非常多,前年曾至北海道新札幌的開拓紀念館展覽。該等二島區曾屬於日本帝國領土,現均由俄國統有,包括備受爭議的北方四島在內(即千島的南部諸島)。庫頁島已無愛努族人居住,千島所剩也不多。由於二地均有居民遷至北海道,所以, 今天日本愛努文化混有部分庫島與千島的要素,移民後人也組成了協會。我建議將來聖堡大學和彼得大帝人類學館可與臺大合辦世界性愛努民族的學術會議。對方表示樂觀其成。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有三百多年歷史的人類學與民族學博物館 / 謝世忠攝(2014 年 9 月 22 日)</span></p>

有三百多年歷史的人類學與民族學博物館 / 謝世忠攝(2014 年 9 月 22 日)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Nadezda Maykova 女士、Andrey Sokolov 博士和作者 / 聖彼得堡(2014年 10 月 7 日)</span></p>

Nadezda Maykova 女士、Andrey Sokolov 博士和作者 / 聖彼得堡(2014年 10 月 7 日)

歷史名城的驚艷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位於該國西北芬蘭灣邊, 直對著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聖堡是彼得大帝為向西歐學習而仿造西式景觀所建造的城市, 尤其是沙皇自己曾待過之荷蘭建築與市區規劃藍圖,都在聖堡建城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


聖彼得堡沿內瓦河二側興建,河寬水滿,適合航運,然也易引進外敵艦隻入侵。歷史上,該城就與北來之瑞典海軍多次交戰。她是沙俄的首都, 所以,留有不少過去帝王的痕跡。其中最有名者就是冬宮與夏宮。冬宮俗稱Hermitage(隱士廬),是沙皇冬季的宮殿,現改成博物館,號稱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夏宮為夏季宮殿, 因季節溫度較高,所以位置也在稍北,接近內瓦河河口。現今開放觀光遊覽,進入宮殿房舍必須穿上鞋套,且不得拍照。 裡頭以黃金打造之家具物品比比皆是。


另一有名之處為「彼得與保羅碉堡」(Peter & Paul Fortress)。歷代沙皇及其家族均葬於此,其中最後沙皇 Nicolas II 和全家人1918年被布爾什維克黨人殺戮,直到1998年,俄國葉爾辛總統才辦理國葬,將家族成員遷至此地安葬。不過, 與皇陵比鄰存在者,卻是毫不搭嘎的監獄。當年監牢關入不少知識青年和革命家,現都原封留下當成博物館。


當然,全城歷史遺留遍地都是,包括許多地點的馬路, 均還是幾百年前鋪設的大石板,有點凹凸不平,不小心容易踢到絆倒。市區商店盡可能不破壞建築原貌,所以,在路上走,根本不知哪間房子的功用,也就是說,很不容易找到市場餐廳等等的商業地點。對外地人來說,種種情況雖然略有不便,但,卻也對該國該市保護古蹟的全民共識,留下極為深刻印象。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俄羅斯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 / 謝世忠攝 (2014 年 10 月 12 日)</span></p>

俄羅斯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 / 謝世忠攝 (2014 年 10 月 12 日)

博物館 / 美術館的風華


冬宮博物館典藏豐富,幾乎歐洲古典至近現代藝術,以及中東亞洲和南美洲歷史文化文物等,均有大量收藏。本人密集參觀數次,帶回部分影像文字資料。除此之外,陸續參觀的博物館或美術館如俄羅斯美術館、巧克力博物館、動物學博物館以及各個宮殿改制之館舍等等,均相當精彩。聖堡博物館和歷史古蹟有時不易區辨,外觀是古蹟,裡面是展覽。 本人除了到大學參訪學者和翻閱書籍之外,亦常抽空參觀各地,單是一個聖彼得堡,整月走動,大抵也只能看見半數。足見其全城之歷史文化的偉大精緻。




經濟與文化


俄國經濟情況並不好。該國貨幣盧布一直貶值,過去幾個月內,從100盧布換100台幣,一直到150換100,劇烈動盪結果,物價飛漲,商業凋零。本人在聖堡市絕少看到餐廳林立,顧客滿堂景象。尤其, 除了俄國本地菜色餐館外,亞洲如中餐泰國菜日本料理越南麵店或韓國燒肉等餐廳,幾乎就寥寥幾間,麥當勞也才二間。教授們都只邀人去家裡非常簡便餐點,只有伏特加可以猛喝, 平日對客人也沒有請客一事。 一般教授月薪500至1000美元,以致許多學者只顧著兼課賺錢,學術研究情況不盡理想。 聖堡的觀光還算活絡,但,多為其國內旅客,國際遊人有限。 不過,也因如此,聖堡文化不至於像許多觀光城是一樣很快地庸俗化。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俄羅斯盧布 (RP100=NT93) / 謝世忠攝(2014 年 9 月 26 日) </span></p>

俄羅斯盧布 (RP100=NT93) / 謝世忠攝(2014 年 9 月 26 日)

結語


這趟將近一個月的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交換教授,可謂功成卻不一定圓滿。換句話說, 全程還算順利,只是我們對俄羅斯認識太有限,包括一般社會生活與歷史文化,因此,臨場學習稍嫌倉促,還有,學術方面因過去往來幾近於零,加上語言隔閡,根本難以產生想像,以致雙方互動難免出現尷尬。譬如說,單是臺灣和俄羅三斯的國家介紹,往往就需花上大把間,遑論學術領域或發展的有效陳述。


北國冷峻,單調清新,與寶島的熱鬧溫馨,成了強烈對比,如欲進一步深化合作,相互適應,的確還有一大段路, 學界同仁彼此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