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網站典藏計畫與臺大網站典藏庫NTUWAS實例探討

阮紹薇|臺大圖書館採訪組

<p class="ql-align-center">圖一、「臺大網站典藏庫」(NTU WEB ARCHIVING SYSTEM,以下簡稱NTUWAS)( http://webarchive.lib.ntu.edu.tw/)</p>

圖一、「臺大網站典藏庫」(NTU WEB ARCHIVING SYSTEM,以下簡稱NTUWAS)( http://webarchive.lib.ntu.edu.tw/)

壹、前言

圖書館具有保存人類知識文明的重大使命,在豐富典藏中,記錄著人類歷史及文明發展的重要過程。Tim O'Reilly於2004年首次提出Web 2.0的概念,網路內容的提供者或分享平台早已漸漸取代傳統的資訊載體(Crook,2009)。在網路空間(website)中,由學術社群間知識分享與學術交流,重要是在互動情境(context)激盪的重要意涵,這個趨勢也挑戰著傳統圖書館所提供的資訊保存任務(阮紹薇,2009)。


當學者用以佐證學術論文可信度的引用文獻,被測出只有一半的生存機會(half-life)(Seneca, 2009)。如何有效地掌握並有系統的保存其中重要資源的永久可存取性,以滿足未來可能的研究需求及保存當代的文化與學術資產(洪淑芬,2006),亦著實考驗著傳統圖書館館藏發展的觀念。

貳、國家型網站典藏計畫及國際合作組織

1996年首創網站典藏計畫的是美國非營利性組織Internet Archive(archive.org),建構Wayback Machine平台,提供公眾檢索。此後,美國、澳洲、歐洲、日本、臺灣、韓國及中國大陸均有類似的網站典藏計畫出現。各國的絕站典藏計畫多由國家圖書館或檔案館主導(阮紹薇,2008)。面臨如此龐大及來源廣泛的網站資料,在設定網站典藏任務時,必須先考量其有限的資源,因地制宜,設計適合的徵集策略及選擇原則。目前世界幾大網站典藏計畫徵集模式可分為以下五種:


一、全面性(Comprehensive Approach)或全域式典藏(Whole Domain):如世界最大的網站典藏計畫Internet Archive。雖有豐富網站資料,但重覆性高,充斥著無計其數失效或不完整的典藏,為其美中不足之處。

<p class="ql-align-center">圖二、NTUWAS收錄2008年5月『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專題網站</p>

圖二、NTUWAS收錄2008年5月『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專題網站

二、選擇性典藏(Selective):選擇性的網站典藏,意指典藏機構設定特定的網站典藏目標,依主題、重要性及典藏品質等,規劃網站收錄的原則。如1996年澳洲國家圖書館建立亞洲第一個網站典藏系統:「潘朵拉(Preserving and Accessing Networked Documentary Resources of Australia,以下簡稱Pandora)。


三、專題式典藏(Thematic):設定特定主題或事件議題來收集網站的徵集策略,該計畫組織通常具有特殊的服務對象或任務,並能提供機動性的網站下載功能,如美國國會圖書館的LCWA。


四、出版寄存式典藏(Deposit):國家級的網站典藏計畫,明確規定網站所有者將網站自動呈繳至國家的網站典藏庫中。歐洲國家網站典藏計畫最早於1996年開始,制定法定寄存法(Legal Deposit Act)或呈繳制度,以有效典藏網路資源(Tuck, 2009)。


五、綜合性典藏策略(Combined Approaches):由於各種網站典藏模式均有利有弊,部份國家採取綜合性的策略,選定特殊事件或議題做全域式的收集,2001年起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亦採取這種綜合性典藏策略。2006年臺灣大學圖書館在「機構典藏計畫」下成立的「臺大網站典藏庫」(NTU WEBARCHIVING SYSTEM,簡稱NTUWAS)(圖一)為臺灣最先公告亦最完整的網站典藏計畫。

參、事件記錄(Events)臺大網站典藏庫(NTUWAS)實例探討

談到網站典藏的最大價值,可以「事件記錄」(Events)作為代表,這也是各國網站典藏庫一大重點,如美國LCWA收錄「達佛危機」(Darfur)、「911事件」,中國大陸收錄的「抗擊非典SARS的日子」,其他國家如澳洲國家圖書館的Pandora收錄2004年發生的「南亞海嘯」(Asia Tsunami Disaster )相關網站,英國UKWAC,收錄了【倫敦恐怖攻擊】(Terrorist Attact-London, 7th July 2005)的網站等。


許多事件發生當時,許多相關網站快速成立,但隨時時間流逝,網站也一一消失。除了事件紀錄外,因政策或歷史因素而更動的地理區域,亦為重要的典藏項目之一,如日本國會圖書館WARP,典藏已不復存在的行政區域。可悲的是,一個地理名稱或村落,也可能因為非人為因素而消失。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大地震中被震毀,因土石流掩埋而滅村,是重創土地和人民的歷史傷痛。NTUWAS也保留了當時中國大陸『汶川地震抗震救災』相關網站,以沉痛的黑白色公告全國哀悼日(如圖二)。


臺大圖書館於2006年7月開始策畫「臺大網站典藏庫」,在典藏內容方面,NTUWAS為記錄臺灣這片土地上人民和國家的發展歷程,並觀照對應同時期國際社會的變化脈絡,因此設定典藏機構、典藏臺灣、和典藏時代為三大任務。在實際分類上,同樣性質或相關主題的網站,如「臺灣原住民主題」,除了保存臺灣地方所有原住民鄉鎮的網站外,重要的學術分類『南島文化研究』,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政府及私人研究機構入此,而具議題事件性質的就分入『原住民族議題』,如「當上帝的部落遇到國家(司馬庫斯)」(如圖三)。


如NTUWAS成立之初,正趕上2007年初興起的臺灣正名風潮,部份政府事業單位更名而進行的網站改版:如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於2007/02/12更名為臺灣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又於2008/08/01回復名稱為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又如中正紀念堂管理一度更名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一波三折的過程。亦有更名後維持新名稱的,如中國石油改為臺灣中油,中國造船改名為臺灣造船等。NTUWAS無形中成為見證臺灣歷史的一手資料。


重大天災以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為例,NTUWAS在「典藏時代」下設立『莫拉克颱風(八八水災)』專題,即時收錄當時災區政府、原住民受災部落及救災團體等官方網站及相關的民間網站與部落格等。並提供Google Map的地區瀏覽功能,及設計「時光拉霸機」,提供事件發生日的即時網站。


在NTUWAS『八八水災』專題中,最令人觸目驚心的網站典藏要屬「土石流防災資訊網」,由8月7日(如圖五),及8月9日(如圖六)的首頁中,可發現土石流警戒資訊產生極大的變化:8月7日公告土石紅色警戒計38條土石流潛勢溪流,而8月9日公告已發布土石流紅色警戒計519條土石流潛勢溪流。短短時間內警戒區域驚人的增加速度,可以想像『八八水災』的嚴重性。


『八八水災』重創最嚴重的原住民地區如小林村和那瑪夏鄉,均可在NTUWAS中看見災前被收錄的舊網站,如2008年1月1日由高雄縣三民鄉改名為那瑪夏鄉前後的網站(如圖七、圖八)。


NTUWAS基於「典藏機構」,將所有臺灣中央及地方政府機構的網站至少都全部保存一遍,並且在如地方首長選舉、五都改制或更名裁併等重大改變後又再典藏一次,如原臺北縣所有各市鄉鎮改制為各區後,NTUWAS及時地存取地方政府網站改變前後人事及行政部門職掌的變化,對未來研究臺灣市政變遷及文史研究留下第一手的資料。

<p class="ql-align-center">圖三、「當上帝的部落遇到國家(司馬庫斯)」網站</p>

圖三、「當上帝的部落遇到國家(司馬庫斯)」網站

<p class="ql-align-center">圖四、NTUWAS提供的「時光拉霸機」和「地理瀏覽」功能</p>

圖四、NTUWAS提供的「時光拉霸機」和「地理瀏覽」功能

<p class="ql-align-center">圖五、土石流防災資訊網8月7日網站公告的土石流警戒</p>

圖五、土石流防災資訊網8月7日網站公告的土石流警戒

<p class="ql-align-center">圖六、土石流防災資訊網8月9日網站公告的士石流警戒</p>

圖六、土石流防災資訊網8月9日網站公告的士石流警戒

<p class="ql-align-center">圖七、那瑪夏鄉的前身三民鄉分所網站</p>

圖七、那瑪夏鄉的前身三民鄉分所網站

<p class="ql-align-center">圖八、高雄縣三民鄉於2008年1月1日正名為那瑪夏鄉</p>

圖八、高雄縣三民鄉於2008年1月1日正名為那瑪夏鄉

肆、結語

從NTUWAS的實例中,可以看出網站典藏的價值,提供學術研究資源,留下歷史的軌跡,也保存了這個時代大家的共同記憶。正值行政院新聞局吹熄燈號,文建會更名為文化部,NTUWAS即時的典藏新政府成立後的第一項改革;當然,豐富的地方性網站資源,提供讀者欣賞到不同時期的臺灣地方之美;也回顧了無情天災重創的事實與災後重建的希望。


NTUWAS期盼各界使用者在典藏內容及主題範圍方面提供意見,持續收錄更多值得珍藏、具學術性或有時代價值的網站。且能結合相關教育學術團體,擴充網站資料收錄範圍,規劃蒐集臺灣地區以外各類網路資源,達成提供世界級學術資源的終極目錄。


參考文獻

洪淑芬(2006)。網路資源備份保存技術與應用探析。國家圖書館館刊,95(2),75-121。


阮紹薇(2008)。從網站典藏臺灣一「臺灣網站典藏庫」。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訊,新96期。


阮紹薇(2009)。回溯時光 典藏記憶一談網站典藏庫的事件記錄。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訊,新113期。


Brown, A. (2006) . Archiving websites: a practical guide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London:

Facet Pub.


Brugger, N. (2009) . Website history and the website as an object of study. New Media & Society, 11 (1&2) ,

115-132.


Crook, Edgar (2009) . Web archiving in a Web 2.0 world. Electronic Library, 27 (5) , 83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