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運動中的論述與身影
邱星崴|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2012年,八月七號,張森文披掛著「巧取豪奪」的白布條,痛哭失聲,倒坐在行政院營建署前。聽聞都委會通過縣政府提案,家園即將不保的他,全身癱軟旁人都攙扶不起來。我站在他身旁,連同其他農民自救會和農運團體,一起看著這心酸的一幕…
張森文是大埔農民,開設藥局,卻是農民。看似矛盾的表象,卻才是台灣農民典型的樣貌,在政府長期不對等工農交換下,半農半X的生活變成常態[1]。張森文跟我是鄰居關係。他是苗栗縣南庄鄉小南埔人,家裡食指浩繁,國中畢業就半工半讀,做過許多工作,最後在竹南大埔開設藥局,每個週末再回鄉種菜;我是他隔壁村的大南埔人,因為父母外出工作,由阿婆撫養長大。他的半農半X和我的隔代教養都是一樣的結構性問題。
我同時身為農家子弟和人類學學徒不是偶然。事實上,人類學是幫助我重回土地的重要方法。我雖然學齡前在農村長大,卻花費更多精華歲月在升學體制。表面上我是在激烈競爭中勝出的讀書人,但其實我對腳下的土地如此陌生。在都市求學的刺激,反而不斷使我童年的農村經驗發酵。在學校體制長期作為產業後備軍的訓練,只是在抹消個體的殊異脈絡,我知道這樣子我回不去,我需要一套方法。而人類學強調土著觀點的方法論,正可以協助我重新成為在地人。這是我研究所選擇人類學的初衷。
恰巧,2008年大學畢業前夕,政府推動農再條例,編列四千億的基金,打算投入農村建設。農再條例缺乏農業生產補助的項目,卻可以強制變更地目。我對此十分憂心,在作家吳音寧「農村出代誌」的呼籲下,我加入由學者專家、NGO、社區工作者所組織的台灣農村陣線(簡稱農陣)。農陣成立後,主導農再修法,並且協助農民抵抗徵收,和推動小農復耕,是目前台灣農運最重要的公民團體[2]。

痛哭的張森文,鐘聖雄攝影
大埔事件
2010年六月九日,上百警突然拂曉包圍,怪手突入摧毀即將收割的稻田,爆發「大埔事件」!公民記者將径手蹂躪稻田,農民肉身阻擋、祭拜土地遭警方壓制的影像上傳至網路,點燃全國抵抗農地徵收的烽火[3]。同年七月十七,上千農民夜宿凱道,控訴政府不當徵地,消滅農村生機,停歇二十餘年的農運再起!在農陣協助下,各自救會迅速串連,成立「捍衛農鄉聯盟」,聲援和組織其他農地徵收抗爭。隔年,2011,不滿政府圈地未停七月十七日農民再上凱道;同年年底,為了抗議科學園區搶水,12月12日農民重返凱道,企在選舉前施壓;2012年,八月,前行政院長吳敦義的承諾原屋原地保留的承諾跳票,農民只好再上街頭。自大埔事件以來,可以說是烽煙四起,而在煙硝中,我們總是可以看到熟悉且堅強的身影。

怪手毀田,邱玉君(大埔自救會成員)攝影。
農民運動中的身影
自從大埔事件之後,大埔農民的身影就在各大小抗爭場合出現,其中尤其美麗堅毅的,是屬於中年婦女的身影:小君姐、小琴姐、陳大嫂、阿秀嫂和阿桃姐,她們是抗爭的支柱,平常聯絡自救會內部家戶,並與公民團體交換資訊和整理公文檔案;串連抗爭時,還要埋鍋造飯,端出客家美食;面對媒體訪問,也要學著講述抗爭歷程。如 果沒有這一群辛勤的娘子軍,抗爭的組織將無為以為繼。我跟自救會接觸的過程中,也與她們最為熟稔,每次見面一定會關心近況,互相加油打氣。相比之下,男性的身影則顯得內斂,寒暄時往往說聲還好,就退聚在角落抽煙。但如果要真正進入政府機關決策開會,就輪到他們出場了。

夜宿凱達格蘭,郭志榮攭影。
農民運動中的論述
在農民運動的場合,農民有時安靜沉默,有時激動控訴。大多數的時候是沉默的,往往聽著台上聲援的演說或歌唱,偶爾跟著口號呼喊;相比於田間俐落的身手,老農在街頭的身體是拘謹的。但這次在營建署前,也有農民對警察破口大罵:「你們有良心嗎?換做是你們的父母在這邊曬太陽你怎麼想?」農民與土地相互馴服的肢體,在凱道上顯得手足無措。面對「合法」又「合理」的政府,農民只能訴諸道德。有農民對我說:「這個政府沒有天理啦!我們是清清白白的,站在理這邊。你看,竹南鎮長還有那個地政事務所的所長都死了,事實就是這樣…」當現代的政府無法處理他們的問題,他們就會轉向天庭的官僚求助,狀告城隍或五穀神農大 帝,訴諸道德律來紓解他們的冤屈。
小結
在當代農民運動中,農民主要訴諸道德論述,提出「守護家園」、「還我土地」的訴求;而公民團體則主打公民權利,訴諸憲法保障的「財產權」、「公民權」。兩者的落差不可謂不大,卻拍即合,並且已經交互混合。農民以公民姿態現身,要求國家補償,而公民團體則具備崇高的道德高度。而我認為人類學的訓練恰好可以發覺複雜機制運作下被錯置、倒裝,卻能順利咬合的幽微概念,這些非意圖結果才是美好社會的可能性來源。
註解:
1 半農半X出自是日本人鹽見直紀所倡導的理想。所謂農就是,每個人都應該將一半的時間用來耕作達到溫飽,而X則是自己的天賦,要用另一半的時間投入。半農半X在日本是追求理想的方式,在台灣卻是 政治經濟結構下的調適。見《半農半X的生活:順從自然,實踐天賦》,鹽見直紀著,2006,台北:;天下文化。
2 詳細資料請見農陣網站http://wwwtodei.org。
3 其他農地徵收尚有:彰化三林相思察、彰化田中:新北市士城、苗栗後能灣寶、竹北瑛玉、竹東二重埔。資料來源:http://wiwwtaiwanruralfront.org/ node/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