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編輯室報告與年會宣傳

編輯室報告

當這一期的《人類學視界》徵詢我擔任主編時,我頓了一下後反問,我的研究領域是考古學、體質人類學耶,你們確定要我嗎?會不會邀不到文化人類學家們的稿子呢?在座的林淑蓉教授與陳中民教授劈頭各一句,考古學難道不是人類學嗎?誰說《人類學視界》就一定只能邀以文化人類學為主題的稿子?原來,那條界線是我自己畫上的,頓時一醒,便決定將這期(第十一期)定調為「人類學視野的台灣考古學」。


考古學毫無疑問是人類學的四大學門之一,是具有時間深度的人類學研究,所研究的對象同樣是人與其社會文化,考古學所關注的議題焦點也從物質文化、環境、性別、親屬關係、宗教信仰、認知體系等切入,更為研究當代社會的文化人類學家與民族學家建構歷史脈絡。考古學因為有著獨特的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不能僅依靠描述、自省與詮釋來建構古代的體系,因此必須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一方面走向科學之路,另一方面亦不能失其作為人文學科的感性觸角。


本期以「人類學視野的台灣考古學」作為專題,亦是本刊首次以考古學作為專題報導內容,網羅目前位於台灣各種不同屬性機構的考古學家,依各自工作崗位上的性質發表心得,還有跨領域的夥伴學者抒發對考古學的期待與合作經驗。此外,亦規畫了「奮鬥篇」讓正邁向專業考古學家之路的學子們抒發己見。本期更邀請了清大人社院學士班陳揚璿同學撰稿,以全盲視障生的角度告訴我們,博物館展示中脈絡關係的重要性─博物館是否也在有意無意之中成為「社會排除」的幫兇呢?


臺灣人類學及民族學學會2013年第六屆年會徵稿啟事

會議主題:田野就在你身邊

時間:2013年10月12-13日

地點:國立交通大學客家學院

主辦單位: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網址:www.taiwananthro.org.tw



Making the exotic familiar and the familiar exotic!人類學不僅是把遠方奇風異俗變得可以理解,也要從日常的慣習中發掘自身文化的成見與社會的塑模。作為一門研究他者的學問,人類學的他者不一定要在遠方,田野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生活在文化裡,我們的周圍就是社會;但是,我們是否有敏銳眼光,看到別人習而不察之社會文化的運作?許多長時間累積的慣習需要被分析,許多最近出現的新現象需要被理解,我們可以像Miner在Nacirema一文中微觀的分析自己文化中的衛生習慣,也可以像Marx一樣從巨觀的角度分析資本主義的運作。學會邀請大家從每天就在我們眼前上演之日常文化、社會現象撰寫論文,從網路、漫畫到電玩,外籍看護、性別運動到文創與宗教,音樂、直銷到旅遊,情慾、躁鬱症到有機食品,生態環境、宗教全球化到感官等非傳統的新議題,以呈現人類學研究的新風貌。大會尤其誠摯邀請碩博士研究生及近年獲得學位的新科碩博士,和會員們分享各自開發之新創主題。除大會主題外,其他主題的panel或個別文章,也歡迎投稿。


學會從2008年開始籌辦大型年會以來都在中研院民族所舉辦,2013年會計畫首度到大學舉辦,相信交大客家學院的環境設施與熱情,將讓會員們於兩天的年會中增進學術與感情的交流。年會籌辦委員會將特別設計幾項促進師生交流的特別活動,讓此次年會更加活潑,也請大家廣邀過去較少參加之研一與高年級生參加2013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年會。


★也請大家諒解,依學會現行規定,為使學會能夠永續經營,研討會所有參與者,包括發表、panel 籌組人、主持人與評論人,皆須註冊繳費方能入場。


徵稿期間:2013年3月1日至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