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卡地步部落反遷葬

卡地步部落反遷葬

呂宏文|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研究生

<p class="ql-align-center">部落捍衛祖靈拒絕遷葬T恤/陳逸軒拍攝</p>

部落捍衛祖靈拒絕遷葬T恤/陳逸軒拍攝

遷葬對部落而言,並不是把祖先的骸骨重新安置而已。卡地布部落與台東市公所協調近兩年的公墓遷葬一事,至今演變成「捍衛祖靈,拒絕遷葬」部落抗爭行動。我自身為原住民,亦為卡地布部落族人,對於公部門發展觀光、發揚原住民文化的說法,實在感到遺憾。


台東向來被稱為後山,原住民族群文化特色是目前重要的觀光產業。台東整體觀光政策可謂運作於「人潮即是錢潮」概念,亦即成為觀光大縣,吸引更多人潮,藉以帶動地方經濟,增加在地就業人口。在如是邏輯下,美化第六公墓因之成為政策必要執行的一環。公部門為了發展觀光,認為台九線上的第六公墓雜亂有礙觀瞻,先是變更地目,不許第六公墓再入葬,並規劃該地為運動公園;對原葬於此的墳墓,以一俱(棺口)為單位,給予在限期內完成遷葬的家屬補助。然而,祖靈信仰是部落文化的根基,舉凡耕作、狩獵、祭祀及生活都需要告知祖靈。卡地布部落對祖靈的尊崇自古以來深耕於族人心靈。在部落生活,無不與祖靈息息相關。部落從前的殯葬習俗為居家葬,認為人雖然已死,卻仍需要後代陪伴。日本時代,族人的墓葬習慣被認定為「不衛生」而遭強制改變,集體安葬於「瞭望之地」——如今的第六公墓;即便從居家葬改為集中安葬,族人仍選擇在部落領域的土地安置,保有陪伴祖靈的習俗。族人視祖靈安息之地為聖地,記得老人家總是告訴我們:「不要去舊部落,palisi!整理完舊部落就下山。」就是深怕年輕人打擾祖靈休息。守護祖靈地就是守住文化的根,祖靈是不容被打擾的,在反遷葬事件裡,部落面對國家體制進入的過程中,看不見國家對部落文化的尊重,只見到對經濟利益的貫徹。


回顧事件初始,台東市公所以發展觀光需美化墓地之名公告,原葬於第六公墓者若在期限內遷至第三公墓,將補助遷葬費用,無主墳則統一發包處理。部落得知消息,立即成立自救會,到市公所表達第六公墓除地表上的墓外,地底仍有日據時期安葬的祖先,但當時代沒有立碑,現今族人不願以「無主墳」處理,希望市公所暫停計劃,先與族人協商。部落長者多次聚集討論,並向市公所及市長反應,台東市公所以「依法行政」來解釋自身沒有權責,表示決策權在台東縣政府,縣府則推回給市公所,市公所繼而陸續推給內政部及殯葬管理,然後是行政院原民會,最後又回到台東市公所。過程中,只要部落提出新的論點,便需發文、得到公文上的證明,從地方至中央,再回到市公所,部落族人想找一處願意與部落協商的單位竟是如此困難!部落意見受到推責拖延的對待。


公文往返期間,台東市公所仍進行遷葬說明,部落人心惶惶,不斷有「期限前遷葬才有補助,之後就統一處理(比照無主墳)」這樣的訊息流傳。市公所在富岡里、建興里召開「無主墳遷葬招標」說明會,向族人展示第六公墓未來的規劃,包含運動步道、槌球場、森林浴區、休憩設施,以及同為卑南族建和部落的青年聚會所〈巴拉冠〉,說這樣的規畫能讓在地人運動休閒,觀光客又能看見原住民文化等等。但族人聚集於說明會,場內由部落耆老陳情,場外部落青年舉白布條抗議,表達建立「卡地布追思園區」的盼望。在建興里的說明會中,市公所仍以將人民陳情意見帶回討論,並向上反映作結,當日,卡地布族人在拉罕的帶領下,首次於第六公墓搭起瞭望台,宣示「捍衛祖靈、拒絕遷葬」的決心。台東政府長久以來標榜著尊重原住民傳統文化,各機關首長或民意代表在選舉時都說會盡力保存、發揚原住民文化,但在卡地布部落遷葬事件的發展中,完全不是這樣,我身為部落一員,所見的是公部門便宜行事、推托,不顧部落文化,只關心發包作業進度。針對台東市公所主張的「依法行政」,部落宣示第六公墓為「傳統領域」,並引用《原住民基本法》作為發聲依據,第二十一條明言:「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與此同時,市公所以原民會未公告該地為卡地布部落傳統領域為由,持續預備發包工程。第六公墓本屬於卡地布部落傳統領域,原民會早已在案而未公告,這是行政缺失,卻要部落來承擔。


市公所逕行發包,無視部落所提「成立卡地布追思園區,以保祖靈不被侵擾」的構想,規劃部落祖靈安息之地為公園及運動場。經過一年多的公文往返,公部門與部落仍無法達成共識,部落青年開始透過網路尋求外界支持,於臉書發動「捍衛祖靈,拒絕遷葬」網路「打卡行動」,企圖將卡地布部落的議題讓外界看見。市公所方面則以夾報文宣廣傳反遷葬是部落少數人的意見,大多數人已遷葬云云。一場部落與公部門的文宣戰著實開打。我見到公部門不願與部落協調合作的可能性,卻花費公帑在大知本地區,以市公所信封發送傳單給每戶人家,宣傳遷葬的好處,並捏造卡地布長老團與青年會意見不合、反對遷葬為少部份人意見等不實聲明,令部落青年相當憤慨。2012年「卡地布小米收穫祭典」中,部落青年設計了「捍衛祖靈,拒絕遷葬」的T恤,我看見部落人手一件,表達反遷葬是部落族人共同的意見。


<p class="ql-align-center">921抗爭行動與警對峙/陳逸軒拍攝</p>

921抗爭行動與警對峙/陳逸軒拍攝

<p class="ql-align-center">第六公墓瞭望台/陳逸軒拍攝下</p>

第六公墓瞭望台/陳逸軒拍攝下

<p class="ql-align-center">青年駐守第六公墓/陳逸軒拍攝</p>

青年駐守第六公墓/陳逸軒拍攝

台東縣政府曾以建立南島首都為號召,每年舉辦國際活動,邀請南太平洋語系的原住民族前來,就在2012年「南島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中,卡地布部落族人佔據開幕舞台,拉起白布條大喊「捍衛祖靈,拒絕遷葬」,部落所要表達的是,政府一方面以原住民作為觀光主打,一方面卻忙著拔除部落文化的根基,抗爭的意義在於宣告部落已不再容忍公部門傲慢無禮的不尊重態度。台東市公所也同樣標榜「重視原住民文化」,每年在原住民祭典節期舉行「馬卡巴嗨文化觀光季」,但是在前述抗爭之後,市公所並未停下發包程序,第二標已有廠商得標。面對此一態勢,部落擴建瞭望台,由部落青年輪流駐守,防止市公所在爭議未平之前動工。市公所於同年(2012)9月20日調動警力,陪同得標廠商,至第六公墓準備動工,與駐守的部落族人發生推擠衝突。翌日,卡地布部落發起街頭遊行,號召其他族群及支持者對公部門提出立即停工的訴求。市公所及台東縣政府並未回應。事後,台東市長在第三公墓召開說明會,雖口頭答應停工,卻未有任何行文。部落多次的抗爭行動,無非是反抗公部門不尊重部落、不願協商、重開發而輕文化等政策作法。


<p class="ql-align-center">921卡地步反遷葬遊行/林妍伶拍攝</p>

921卡地步反遷葬遊行/林妍伶拍攝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呂宏文</strong></p><p class="ql-align-justify">卡地布部落族人</p><p class="ql-align-justify">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研究生</p><p class="ql-align-justify">參與多項與原住民相關議題</p>

呂宏文

卡地布部落族人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研究生

參與多項與原住民相關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