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異地學習,在地實察

黃玉君|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碩士班

2011年參加學校的海外志工團前往四川,並到四川大學參訪,巧遇第一屆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巴蜀文化,當時內心便想著「有機會我一定要參加兩岸交流營」,沒想到兩年後這個心願實現了。


營隊開始前,收到課程參考資料時心裡充滿緊張,雖然議題多是對於環境與健康的關注,看到多元的課程類型、跨學科的認識,不免擔心自己的理解力,且此次兩岸人類學營參與的學員彼此的知識背景有所差異,在第一天的小組討論時便開始了文化衝擊的旅程,來自兩岸的夥伴,相互熟悉與交流後發現大家所學的專業學科不大相同,少數具有人類學知識背景,反使得討論的議題面向豐富且多樣,當然,兩岸的交流甚為精彩,語言雖不受限,但社會生活相差甚大,於是組內也討論課後時間的調配進行雲南大學周邊的「田野實察」,以便快速熟悉新環境。


跨科交流,激盪火花

講師所演講的內容,多能與學校中所學的理論知識相互呼應,透過講師們的研究實例、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更深入認識與理解。而課後的小組討論時間最為精彩,跨學科成員的討論激盪出不同面向的關注與火花,對於同一場演講所接收到的資訊與面向也不同,討論過程中大家從自己所習得的知識背景進行對話,拋出對課程議題的困惑,各自從理解的角度進行回應,反而增加對於議題內容的認識。


組內無法解決的疑惑則於Q&A時間詢問講師,每次的Q&A則強烈感受到講師們備受考驗的心情,各組綜合組內成員的疑問,所提出的問題其犀利度高,從各組所提出的問題又能從中習得不同於組內的想法,大大開闊對於講題的深度與廣度,不同於過去參加的學術類講座或活動,受益匪淺。


回顧所學,重新認識

課程最後一天進行各組報告,我們小組針對連日所學進行回顧與討論,並繪出所提及之議題(圖一),透過此圖進一步的討論人類學與跨學科間的合作搭起房子的結構(圖二),全球化的背景如同房子的地基,地基上需要建起以支撐永續發展此目標,以族群文化為核心、方法論為工具及跨學科的取徑為房子的梁柱,進行多面向的考量,找出最適合在地的發展模式,支撐永續發展的目標。人類學與跨學科間的合作似乎能使人類學走得更廣,但組內也討論到此合作是否會讓人類學因此而失去學科自我,讓搭起的房子坍塌?


回想課程內容與此行初衷發現,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下學習,能增加對事物的敏銳度,學到的比想像中還多,原想了解環境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並從中找尋對於「適應」更好的方法。人與環境是息息相關,就單一面向做為切入點,僅能知道全貌中的一小塊區域,若從跨學科的角度來看,便能對環境議題有更廣闊的想法,所拼凑出來的面貌也能更加完整。


實地田野,跨科合作

田野調查地因氣候關係從三個田野地變成兩個,分別為石林大糯黑村彝族與通海納古鎮回族,而我是在石林大糯黑村進行田野實察。初訪時,老師帶著大家熟悉周邊環境、認識當地,並討論田野調查之選題的可行性。與跨學科的夥伴討論各種面向的調查議題,例如研究倫理、傳播媒體的改變對當地的影響等,以人類學的視角與方法試圖了解村民的想法,晚上各組的內容發表加入跨學科的知識進行討論引起更豐富的多方對話,刺激思考許多未曾想到的面向,讓習得的知識更加具體化。


營隊結業,雲南踏訪

營隊結束後開始我的雲南行,在陌生環境中探索,面對語言相通而文化不同的地方內心感覺很微妙。從搭火車開始,進站前的通關檢查到充滿人潮的候車區,不同於台灣交通的通關方式,一路上遇到許多營隊的同學們,不少人也是初訪雲南,一同前往大理、麗江。離開營隊後的實地走訪感覺更加真實,能清楚的看到當地人的生活情況,而非有一套既定的模式呈現在人們的眼前,當地人過著他們的生活,不會因為有外來者的到訪而使生活步調產生變動。在大理騎自行車環洱海時,巧遇當地人進行祭祀的儀式,沿途先看到山神廟祭祀,以男性為主導的儀式,爾後又經過火神廟,看到從準備祭品到儀式的進行皆由女性主導。而在此地區以白族為主要居住人口,不禁疑問,不同的神祇由不同性別進行主祭是否與當地性別分工相關?進而推敲是否因神祇所管理的事務與男女間的生活分工具有連帶性,可藉由儀式體現當地男女分工之差異。


另外,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在當地民宅的牆面上常見政府政策推動的標語,詢問同行的大陸同學「標語漆在牆面上,屋主不會生氣嗎?」,同學笑了一下告訴我「在這邊,被政府漆上標語是種榮耀。」著實讓我感到不可置信,或許此現象與中國的政治文化有關,不同於我國。


結語

雲南走了一遭之後,體驗到兩岸差異確實很大,在基本的生活飲食方面,可以感受到台灣新鮮食材的取得、小吃文化以及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所帶來的便利性,又因語言相通反而更凸顯文化特異性,讓我覺得住在台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p class="ql-align-center">圖一:課程地圖繪製</p>

圖一:課程地圖繪製

<p class="ql-align-center">圖二:人類學與跨學科架構圖繪製</p>

圖二:人類學與跨學科架構圖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