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和訪談《下》
口述 | 吳燕和
編輯 | 吳明仁、閻玲達
問:可以說說您在夏威夷大學人類系指導教授 Alice Dewey 是怎樣的人嗎?
燕和: Alice Dewey 是美國最有名的哲學家 John Dewey的孫女,她的父親是義大利人,被John Dewey 收養了。
你想這種家世的人,家裡又有錢,我來夏威夷時是1966年,她在Manoa Valley 買了一個房子,是兩層樓、共六個房間,後來窮學生或是畢業以後沒有工作的人,都去她那裡住。2017年Alice Dewey 過世的時候,夏威夷大學人類學系裡轉傳了許多電子郵件,都是感謝 Alice的。每個人都跟她借過錢,包括我在內。當時我跟維蘭要離開夏威夷前往澳洲攻讀博士的時候,維蘭想先回台灣再去澳洲,但我們沒有錢,Alice 知道了以後馬上寫了一千塊的支票給我,跟我說讓她先回家。因為國立澳洲大學(ANU)給我直接去Canberra的飛機票,給維蘭的也是直接去澳洲,但是去不了台灣,我當時還差八百塊美金,她就借給我了,我去 了澳洲兩年後才還給她。
當時也有一個跟我差不多時候來夏威夷的韓國籍博士生,他後來在韓國成為副教授,是學社會學的,跟我很要好。他和我談起Alice,說他要回國的時候,Alice 也是自動借了他幾千塊, 因為當時他已結婚也有兒子了。也就是說,不但是同學們沒飯吃的去她家住,也包含教授們。一般來講,大家都不闊嘛!學者或是臨時來這裡訪問什麼的,都去住 Alice家。
還有呢,每個學生她都鼓勵,你的文章怎麼寫,她都可以給你找出優點來。我選她的專題討論課,我至少選了她兩門課吧,一天到晚都被誇講到頭都暈了,但她是有理由的。我記得寫一篇讀書報告,是Evans-Pritchard 非洲研究的書,她說你發現我讀了那麼多年都沒有讀出來的,你可以發現,當然是A+。 所以,系裡面有這樣的老師,對學生的鼓勵非常大。
問:那麼王維蘭的指導教授是誰呢?
燕和: 她來到了以後,系裡面就指派Dr. Robert Jay[13]做她的指導教授,也是哈佛大學出身的,年紀比Alice Dewey 大,當時他才剛來教了一、兩年的課, 所以新的學生來,我猜特別是亞洲學生就給他指導。我是八月來夏威夷,她則是年底來的,從春季班開始唸。她也擔任研究助理,是我給她找的。當時系裡全亞洲、全美國最有名的東南亞考古學家 Wilhelm Solheim[14],許多年來他在東南亞、泰國挖掘。他的學生都是做東南亞研究,柬埔寨也好、越南也好,還有雲南的,後來一個個都挺有名的。 當時 Solheim 大概跟 Ricahrd Pearson[15]說我現在缺實驗室的助手,Pearson 說你去找吳燕和,他太太還沒有來。他問我說:「你太太也要來?」我說:「維蘭已申請了 East-West Center 的獎學金,但還要考試,要等明年」。Solheim說:「不必等了,我現在就給你一個研究助理,就從寒假開始。」
問:可以談談當時系上還有哪些教授?
燕和:我來的時候是極盛時代,最好的年輕教授,還有一個老教授。例如做太平洋研究的 Leonard Mason[16],他是五年拿到博士學位,做Micronesia的,整個太平洋五零年代最有名的人類學家,Mason差不多到了八零年代才過世的。我來的時候,他也很有名的,博士研究做 Micronesia 的都得靠他。
還有 William Lebra[17],也就是 Bill Lebra, 很大的一個人物。當時他已經來了四、 五年了,他是研究心理人類學的,主要是精神衛生(mental health)的議題,他是社會科學院研究中心(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Center)的主任,那個中心有很多的經費,社會科學院下的系所,都可以跟他申請研究經費。他不知道怎麼樣的發現了我,我去上他的課,也許是覺得我的英文很好,結果一談起來發現我是中研院民族所訓練出來的,當我在系上當了第二年助教之後,William Lebra 就請我到社科院研究中心工作,是Asian Mental Health Project 的助理,而且給了我一個辦公室,足足比Alice Dewey 的辦公室大了三倍。因為那個辦公室很大,平常有訪問學者來的時候用一半、我用另一半,在台灣比我們所長凌純聲的辦公室還大。
Takie Lebr[18]是 Lebra的太太,後來跟她很熟是因為我在 East-West Center 主辦 Mental Health Project時,找中國、日本、 東亞的精神衛生方面的人來 Honolulu 開會,並且辦講習班、訓練博士班學生,Takie Lebra 也參加了。她在我們人類學界寫的一些書,算蠻有名氣的。那時 Takie Lebra 在寫論文的時候,她教一門課叫 Anthropology of Japan,我去旁聽,教得很不錯。她是博士生又是日本人,而且用了當時Chie Nakane 這些學者,還有早期的美國人類學家研究日本寫的書,她都讀過之後拿來用,覺得很新奇、很好,從中我學了很多。
問:編輯Golden Arches East:McDonald’s in East Asia 的 James Watson也曾在系上待過?
燕和:James Watson[19]他是從 UC Berkeley拿到博士學位的,教了兩年後沒有給他終身職,他就去了倫敦,後來變成了 Alice這麼大的傢伙!他去倫敦,跟 Dewey 也有關係,因為Alice也在倫敦待過,她就叫 James Watson 去倫敦試試,至少倫敦的地位之高啊!但是薪水很低,我ANU畢業之後,倫敦也offer我,但比一個博士生的薪水還少。所以James Watson 去倫敦,過了幾年以後回來美國到了 Pittsburgh,後來就變成大傢伙了。
問:系上當時的精神衛生與心理人類學很有名,為什麼?
燕和:那個時候精神衛生和心理人類學很強原因,我現在回想一定是 Bill Lebra他建立起來的心理人類學,然後他招集了亞洲各國有名的精神病學家、心理學 家來。另外,系主任 Thomas Maretzki[20]是 John Whiting[21]的學生,他是耶魯出身的,他是當時 Six Cultures Study of Socialization 計劃中的一員,後來 Six Cultures 計劃裡面出來的學者都很有名。
心理人類學是五十年代發展起來的, 六十年代已經是極盛了,所以,來的都是訪問學者,像Margaret Mead 每年至少來二、三次來演講,當時還有變成我的好朋友的 Lewis Langness, UCLA有名的教授,還有Robert Levy,都是美國有名的心理人類學者,來這裡就是一個月,來玩的,順便講課。
問:當時研究心理人類學的研究生多嗎?
燕和:心理人類學不多,我是其中一位。並沒有專門的心理人類學,但博士研究生有一些跟著做社會化研究以及心理人類學。因為我是Bill Lebra 的助手,我替他收集資料,但1969年我就離開去澳洲了。
問:1968年,夏大系裡有一個叫做 The Pacific Island Chair職位,可以說一說嗎?
燕和:當時系上請了全世界最有名的大傢伙,研究太平洋的專家來客座一年、二年、三年,所以能請到Raymond Firth,當時是全世界最有的英國人類學家。然後,Douglas Oliver 是全世界、美國最有名的 Pacific Island Study 學者, 哈佛大學退休以後來當 Pacific Island Chair。他對這影響很大,他除了哈佛大學之外,常常到澳洲當訪問學者,後來 Sydney University的女教授嫁給他,變成夏威夷跟雪梨兩邊跑。Oliver 他來了以後,就申請研究計劃,錢很多,他底下就帶很多博士班學生,每個人都有錢的,都可以去太平洋群島做田野調查。
還有 Marshall Sahlins 是最有名做波里尼西亞研究的;Roger Green 是紐西蘭的考古學家,當時也是全世界有名;Ward Goodenough 從五零年代開始做 Micronesia 的親屬研究,也是最有名的。 這些人,我通通聽過他們的 proseminar好比說來一個禮拜、二個禮拜,來講兩堂課、三堂課。
結語
訪談(上)(下)由閻玲達於2017年底於台北進行,吳明仁於2018年初在夏威夷補問問題。非常感謝 Midiri Hino 與陳健源的共同參與,特別感謝吳燕和老師多年來對於我們這些到夏大人類學系研究生的指導,吳燕和的風趣、幽默、能量、活力總是那麼有感染力,因此訪談以口語化的方式呈現。
備註:
13. Robert Jay 在 1959 年於哈佛取得博士學位,與Alice Dewey、Clifford Geertz、Hildred Geertz 等人,同為 1950 年代 Mojdokuto 計劃在 Java 研究的同事。可參考:http://www.cseashawaii.org/2017/06/in-memoriam-alice-g-dewey-1928-2017/。
14 .Wilhelm Solheim 於 1959 從 University of Arizona拿到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菲律賓中部的考古發掘,並於 1961 年授聘於夏大人類學系,發掘地區遍及東南亞。
15 .Pearson 當時為人類系 Graduate Chair。
16 .Leonard Mason 在二戰時,在 Coordinated Investigation of Micronesian Anthropology (CIMA)計劃中
工作,主要是研究 Bikini Atoll 遷移(relocation)的議題。長期擔任夏威夷大學人類學系系主任,也是夏大Pacific Islands Studies Program (1986 年後,改為 Center for PacificIslands Studies)的主要創辦人之一。可參考:http://www.soc.hawaii.edu/asao/pacific/honoraryf/mason.htm
17. William Lebra 主要研究 Okinawa 的宗教,自 1970年開始於人類學系開授 Okinawa 文化研究。
18. Takie Lebra 在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於 1971 年開始任職於夏大人類學系,為最
早開設 Anthropology of Japan 的課程,課程極受到學生的歡迎。
19. James Watson 因為夏威夷大學 1970 年中期的經費上的問題,無法讓 Watson 得到終身職,因此他轉往
了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20. Thomas Maretzki 為 Whiting 的 Six Cultures 比較研究計劃的田野工作者之一,Thomas 和他的太 Hatsumi Maretzki 為 Okinawa 研究專家。兩人合著有 Taira: An Okinawan Village (1966).
21. John Whiting 為 Six Cultures 計劃主持人,從事兒童教養的文化比較研究。
參考書目
Kiste, Robert and Mac Marshall. 2000. “American anthropology in Micronesia, 1941-1997.” Pacific Science 54(3): 265-274.
Yano, Christine. 2017. “Takie Sugiyama Lebra.” Anthropology News website, July 14, 2017.
White, Geoffrey, and Ty Kawika Tengan. 2001.“Disappearing Words ;Anthropology and Cultural Studies in Hawaii’i and the Pacific.” The Contemporary Pacific 13 (2): 3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