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從專班到學院: 原住民教育在義守大學的推動經驗

台邦.撒沙勒 | 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院長

緣起


2009年莫拉克風災導致原住民地區嚴重受創,特別是南部及東部縣市,不少部落面臨遷村的命運,在文化延續、產業發展及教育上面臨極大的困境與挑戰。 本校位於原住民族群與人口數眾多的南部高雄,認為從原住民教育著手是協助部落重建文化再生最好的途徑。


依據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在100年 「原住民就業調查」資料顯示,有 54.26%的原住民就業人口從事服務業(圖1)。若細究各服務業的行業別, 可以發現住宿、餐飲、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佔10.5%,是原住民從事服務業中就業比例最高的行業別(圖2)。

<p><span style="color: rgb(38, 38, 3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圖 1、100 年 3 月份原住民就業調查(資料來源: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span></p>

圖 1、100 年 3 月份原住民就業調查(資料來源: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

<p><span style="color: rgb(38, 38, 3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圖 2、100 年 3 月份原住民就業調查(資料來源: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span></p>

圖 2、100 年 3 月份原住民就業調查(資料來源: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

有鑑於此,本校為提供原住民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提升原住民部落的教育水平,增進原住民在服務業的競爭能力,幫助部落發展與茁壯,在 2011年時成立了行政一級單位「原住民族發展中心」,並於隔年(2012)開設觀光餐旅學院及傳播設計學院原住民專班,提供原民同學在觀光、餐旅、休閒、廚藝、傳播、影視及創意設計等領域之專業職能。


另為培育原住民護理及長期照護專業人才,在2013年及2015年時也在醫學院分別設立了護理及長期照護原住民專班,期使打造本校為南部地區原住民族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鎮。


為有效整合校內相關資源及課程、並能提升學生輔導的成效,2016年2月本校毅然成立一級學術單位「原住民族學院」,這是繼東華大學之後,國內第二個原住民族學院,也是國內大專校院從原住民專班發展成為原住民族學院唯一的案例(圖3)。

<p><span style="color: rgb(38, 38, 3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圖 3、 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組織架構圖</span></p>

圖 3、 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組織架構圖

課程規劃與專班經營


目前原住民高中生進入大專校院就讀的比例大約五成,除了經濟、申學意願等因素之外,也與大學提供的名額有關。現階段原民生進入大學大多透過外加的管道,但一般科系僅開放1-2個名額,對原住民高等教育的發展幫助有限。因此,原住民專班的開設,的確提供原住民進入大學就讀的機會。


根據統計,2012年起,已有將近20個公私立大專校院成立了所謂的「原住民專班」,每年提供600到800個名額給原民生就讀。但有學者批評部分學校的原專班,在師資、課程及學生輔導方面並未妥善規劃,導致原專班形同虛設,並未符合原專班成立的精神與宗旨。


鑑於當初成立原專班的目的,並避免出現坊間所批評的情形,本校2012年開設原住民專班之後,即透過班務會議、院務會議、行政會議、校務會議等校內重要決策機制,促進各院各專班之橫向聯繫,並有效統合相關資源,強化內外部連結,無論在人力、課程、師資以及外部連結等,皆有顯著的整合與提升。尤其2016年成立原住民族學院之後,不僅提供一個樓層做為原民學院專屬教學空間,還投入數百萬經費建置 Pulima 原創工坊、Makatao 藝廊及其他11間專業教室。同時,為營造對原住民學生友善的學習環境,每個教學空間都以族名來命名,讓學生在各專屬空間上課時猶如置身在部落一樣的溫馨。


在課程部份,本院強調「產學一體」、 「學用合一」的目標,並以「文化本位」、 「實務導向」、「專業素養」及「部落連結」為主軸。因此,除了各專班基本專業課程之外,也特別強調文化課程的學習。


目前本院規定「原住民族文化概論」為各專班的院必修課程,各原專班的學生都必須修習本課程才能畢業。此外, 學院各專班 128 個畢業學分當中也有一定比例之原住民族文化課程,期使學生建立對自己族群部落文化的認識。


以觀光餐旅原住民專班為例,自2016 年起原住民族文化課程比例已達27%, 課程涵蓋範圍包括「當代原住民族社會議題」、「原住民族樂舞與實作」、「原住民族農耕祭儀與飲食文化」、「原住民族文化實習」、「百合花跨界實務」、「民俗文化應用」、「飲食文化與節慶活動」、「原住民創意美食料理」、「部落發展與觀光」、「原住民政策與法規」、 「基礎族語」等課程,與當前原住民族重要之社會、文化、祭儀、產業等議題息息相關。


傳播設計原民班部分,則有「原住民族神話與現代文學」、「原住民族工藝」、 「部落田野調查」、「基礎族語」等課程。 原民學院不僅希望提升學生對原住民族文化的瞭解,未來也具備相關知能返回部落,重振部落文化及相關產業。


此外,瞭解並體驗當前產業發展現況也是本院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每個專班同學都必須赴業界實習,培養實務能力。尤其護理及觀光餐旅原民班同學,都必須完成至少半年的校外或醫院實習,才能取得畢業資格。


在人力與經費部分,為提升教學及學生輔導成效,成立原民學院之後,每個原住民專班都增設副主任一名,以統合人力及推展相關業務。


在師資部分,除聘任三位原住民籍教師之外,也主動媒合校內對原住民教育有專長及興趣的老師調任本院,使得本院師資擴增為數十位,不僅改善本專班師資不足的困境,也大大提升本院在招生、授課、輔導、實習訪視及社區參與等面向的能量。


在資源部分,本校尚未成立學院之前, 各專班經費都由其他學院統籌,因此常有資源排擠現象。原住民族學院單獨成為學術一級單位之後,各原住民專班相關預算與經費即統籌在學院底下,不需透過與其他院系的協調,能夠依據學院發展的特色與目標,單獨編列預算。目前原民學院一年基本預算大約200萬,應用於教學、專業設備購置與相關活動的辦理,對學院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助益。除了基本預算之外, 原民學院每年也編列大約800萬經費免費提供學生住宿,同時每年另撥 220 萬經費設置「大武山獎助學金」,以鼓勵原專班同學認真向學。




部落連結與未來發展


與「部落連結」是原住民專班重要的主軸之一,因此成立學院之後更積極透過課程教學及產學研究跟鄰近部落合作,復振部落文化並促進產業振興。 2017年本校以原住民族學院為主體, 以「義起相挺,義同守護原民部落」為主題,獲得「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的支持,進駐因莫拉克風災而遷村至長治百合永久屋基地的六個原住民部落,包括屏東縣霧台鄉的阿禮、吉露、佳暮、伊拉及三地門鄉的達來和德文等部落。


本計劃立基於環境改善、社區營造、產業行銷、長期照護等四個主軸,結合本院傳播設計、觀光餐旅、長期照護和護理等四個原住民專班,以及包括生物科技、土木工程、健康管理等科系的專業,期使透過與部落的協力共創,促進本基地在環境、文化、產業及照護方面之發展,並營造本基地成為宜居宜住的新家園。此外,本學院的師生也透過相關活動與課程,進入部落與族人共學共作,包括田野調查、家屋彩繪、裝置藝術、魚菜共生、樂齡照護、環境監測、創意美食...等等,以落實原住民族學院文化本位及部落連結的課程目標。


回首本校這幾年投入原住民教育的歷程,我們認為原住民專班已是原住民族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政府或相關單位必須正視並積極協助,期使原住民專班或原民學院可在現有大學體制中穩定成長。如果原住民學生僅能透過「外加名額」方式進入各大學就讀,不僅管道名額有限,還可能因為科系課程設計偏向主流社會,導致原民學生無法從課程中獲得文化學習的機會。此外,現有原住民專班在人力、設備、經費和相關資源上也都不及一般科系,也是原專班目前發展上的困境之一。


本校從原住民專班升格為原住民族學院的做法,除了有效改善這些困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原住民族教育在大學的主體性。本校自2016年成立原住民族學院之後,就成為本校九大學院之一,不僅可以透過校務發展平台與其他學院協調合作,還可參與學校重要決策會議替原民學生發聲。 此外,四個原住民專班可在原民學院統籌之下,規劃設計符合原民需求及未來發展的課程,逐步建構民族教育的特色和主體性。


總而言之,本校從原住民專班發展至原住民族學院,肩負了許多部落族人的期許,未來如何在少子化的嚴苛挑戰下永續經營,還需族人更多的鼓勵與鞭策。

<p>文化學習</p>

文化學習

<p><span style="color: rgb(38, 38, 3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長期照護</span></p>

長期照護

<p><span style="color: rgb(38, 38, 3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國際交流</span></p>

國際交流

<p><span style="color: rgb(38, 38, 3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海外參訪</span></p>

海外參訪

<p><span style="color: rgb(38, 38, 3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原民學院 Makatao 藝廊</span></p>

原民學院 Makatao 藝廊

<p><span style="color: rgb(38, 38, 3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span></p>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